因為使用了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現代技術,使管理數據化成為可能,主要表現在實時監控、數據分析、預警預測等多種功能,從而可以根據訂單需求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動態選擇最佳的倉庫來處理訂單,根據銷售情況靈活增減存儲容量,幫助企業實現資產的最大化利用。
云倉可以根據客戶訂單到不同倉庫取貨,甚至是異地就近匹配;云倉利用大數據整合、運籌和管理實體倉庫系統,實現優化倉庫資源配置和實時進行全國倉庫系統的網絡化運營與共享管理,節省物流費用,提高配送效率。
因為有科技的賦能,云倉更講求倉內作業的時效以及精細化的管理,最突出的表現是客戶提交訂單之后,系統會從距離客戶最近的倉進行發貨,訂單響應速度快、履行能力強。
云倉實時的庫存監控和管理系統,使得企業能夠對貨物的出入庫情況了如指掌,提高了庫存管理的準確性和及時性。
云倉具備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通過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云倉能夠精準預測市場需求,提前進行貨物調配和存儲規劃,從而大大減少了庫存積壓和缺貨現象的發生,同時,主動以貨主為單位對庫存分布自動進行調拔、優化。
在云倉體系中,通過干線快速調撥能力和信息系統強大的訂單選倉能力,可實現各分倉的庫存共享,從而降低整個供應鏈系統中的庫存量,云倉成為優化服務質量的關鍵力量。
3、服務中小商家
云倉為中小商家提供了全新的供應鏈服務。過去談到供應鏈管理,往往是大型集團企業考慮的問題,如今隨著新技術、新業態的迭進,中小企業也遇到了相應的瓶頸,中小電商企業,在運營中遇到同樣的供應鏈難題,而云倉則是解決這一難題的鑰匙。
云倉特別適宜為中小商家服務,小企業倉儲外包需求比較大,同時也都想在快遞環節降本,云倉能為中小商家、成長中商家,提供經濟實惠、多樣化、定制化的倉儲資源服務,特別是不少用戶有季節性的彈性需求。
三、云倉發展
消費升級對供應鏈體系的重構將保障云倉的發展,服務下沉會對供應鏈區域網絡帶來利好,垂直領域也將因產業鏈條更為復雜而加速增長,下一個十年是供應鏈的黃金十年,也是云倉發展的黃金十年。
過去5年間,我國智能倉儲行業已經實現了翻倍增長,整體規模超過1500億元,說明我國的云倉發展前途一片大好。
未來供應鏈愈發呈現出高頻次、碎片化、高時效、全流程的特點,會有大批企業奔赴云倉這條賽道。未來云倉行業的發展趨勢仍然是以科技與共享為主題的,通過科技提升運營效率,通過共享連接運營能力,從而進一步構建虛擬化、無邊界的互聯網倉儲網絡服務平臺,能夠為不同類型的客戶提供高效、經濟、快速的物流解決方案。
倉儲的模式一直在創新,用戶的關注點也正從“效率”向“效益”轉變,云倉正是順應了這一潮流,將實現“在倉貨品”向“在倉商品”的技術化轉變。
1、適度壟斷
云倉的一個最大特點是共享,那么共享的規模越大,成本就越低,效益就越高,因此,云倉的發展適宜于適度壟斷,或者稱規模化,亞馬遜現在擁有全球化的物流大倉,從而實現了較好的效益。
目前的云倉,按業內人士的說法,有三種模式,或者是五種模式,但不管幾種模式,各平臺間呈現的面貌是聯系甚少, 分散管理, 重復建設, 存在資源浪費等問題。
順風順水的京東物流云倉,采用合作建倉的模式,整合國內閑置倉儲資源,京東物流提供云倉平臺+WMS+TMS+庫內倉儲作業規劃,而合作方負責提供倉庫+倉內運營設備和團隊,合作的團隊越多,布局的范圍越廣,實現的效益就越大。
就目前來說,我國的云倉規模還較小,無法滿足客戶的多元化和個性化需求,建立具有強大協同能力的云倉大平臺,以支撐物流高質量服務水平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向。
目前的物流供應鏈運營碎片化嚴重,不利于資源協調與共享,雖然在倉儲上紛紛上“云”,但“云”上的數據共享程度差,難以實現價值最大化,需要向規范化、協同化方向努力。
云倉如果實現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的倉儲布局,那么就可通過分倉策略,大大縮短貨物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提高了物流配送的時效性和客戶滿意度。
全國范圍內自建多級倉的云倉網絡需要的資金成本與時間成本較高,可構建云倉企業聯盟,以云倉聯盟為核心進行倉庫數量的擴增,當然,為統籌管理云倉聯盟內所有的倉庫,需要構建一個全國數智化云倉公共服務平臺,平臺為云倉聯盟成員提供信息化系統支持。
2、技術進步
云倉的核心技術主要包括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云計算為云倉提供強大的數據處理和存儲能力,使得倉庫管理更加高效、靈活;大數據技術則幫助云倉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為決策提供有力支持。
物聯網技術使得倉庫中的各種設備能夠互聯互通,實現設備的自動化控制和管理;人工智能技術則能夠對倉庫運營進行智能優化,提高倉庫的運營效率和服務水平。
云倉是以互聯網為基礎的,以數據為生命線的新的倉儲模式,從而實現對商品實施數據化管理,實時掌握商品的庫存信息、銷售信息等情況,實現信息累積與共享,然而,云計算與大數據技術,包括物聯網與人工智能等都在不斷進步中,因此,云倉也將隨著技術的進步而進步,也就是說技術進步將帶動云倉的升華。
數據建設是搭建云倉網絡的核心環節,要實現倉儲數據的互聯互通,整個鏈條的所有數據上云共享,利用數據云技術,依托倉儲設施來實現,重點是怎樣利用云倉的高頻達到與配送數據進行匹配。
云倉將更加注重智能化、自動化等方面的發展。智能化方面,云倉將利用更多的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對倉庫運營的全面優化;自動化方面,云倉將采用更多的機器人和自動化設備,實現倉庫作業的無人化和自動化;
借助云倉的大數據分析能力的增強,倉儲物流企業可以對商品的銷售趨勢、庫存周轉率等進行預測和分析,為倉儲規劃和補貨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提高倉儲空間的利用率和庫存管理的效率。
總之,新興技術的應用將進一步提升云倉的智能化水平和數據安全,也促使云倉與其他物流環節的深度融合,如與運輸、配送等環節的無縫對接,將構建更加高效、協同的現代物流生態體系。
云倉行業是一個講求累積優勢的行當,這種累積優勢包括積累下來的規模優勢(以量換價),以及積累下來的人脈圈子優勢(口碑相傳)更包括技術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