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產品網(ID:products56)原創
作者 | 快言慢說
編輯 | 快言慢說
圖片來源 | 網絡
2020年初以來,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全球航運物流業帶來了嚴重沖擊,集裝箱設備短缺、船期大量延誤、艙位難以保證、運價持續上漲等負面因素,導致全球海運供應鏈陷入困境。
正在全球海運供應鏈因疫情處于緊繃的狀態時,俄烏沖突爆發,全球供應鏈市場在還未擺脫疫情的影響下又迎來戰爭的沖擊。
歷經十多天的俄烏沖突,似乎出現了和平的曙光,雙方提出的和談條件漸行漸近,但其對國際航運的影響遠沒有結束,因沖突而引起的世界格局的變化,將會長期而深遠地影響著國際航運業的發展趨勢,在此,談幾點看法,供商榷。
一、俄烏沖突下的恐慌影響
人們常說,恐懼是魔鬼,俄烏沖突產生的恐慌情緒造成的沖擊,遠比戰爭造成的沖擊大。
2月24日,俄羅斯宣布在烏東地區開展特別軍事行動,隨即,烏克蘭宣布全境進入戰時狀態,黑海西北部特定水域以及亞速海全部海域禁止船舶航行,烏克蘭部分港口作業中止或者不正常運轉。
敖德薩港位于烏克蘭南部沿海敖德薩灣西南岸,瀕臨黑海西北側,是烏克蘭的最大港口,也是烏克蘭的主要油港。當地時間24日,俄羅斯軍隊已登陸烏克蘭敖德薩。
哪怕是一場局部有限的戰爭,都會引起恐慌,俄烏沖突的恐慌情緒迅速傳導到大宗商品價格層面,尤其是國際天然氣和原油期貨價格出現大幅上漲。
在恐慌情緒影響下,沖突導致海運運價格飆升,從波羅的海到英國/大陸的阿芙拉型TD17航線在一天內飆升108155美元,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在一天內的漲幅超過100000美元,國際油運市場恐慌情緒傳導,對其它的航線與船型將造成重大影響。
早在2月13日到19日,俄烏沖突還沒有發生,俄羅斯軍事演習封鎖了黑海大片海域,其恐慌性給黑海貿易量增添了顯著負面影響。
俄羅斯在全球海運出口中比例約5%,以歐洲(從俄羅斯西部)和亞洲(從俄羅斯東部)短途為主,烏克蘭出口量在全球海運出口中比例約1%,二者相加,比例并不高,但造成的恐慌情緒卻很大。
恐慌情緒無序蔓延,發生連鎖反應,造成的影響更大,遠離俄烏沖突的其它的地區,也會受到影響。
俄烏沖突,并未處于國際海運通道的關鍵節點。俄羅斯和烏克蘭在石油、天然氣和糧食的出口上具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但并不會對海運業的全局產生太大影響。目前所出現的運價波動,更大程度上是因人們的恐慌情緒導致的。
比如,我國境內與歐洲方向的海陸運輸通道所受影響并無外界擔心的那么顯著,但運價卻在上行。
戰爭的恐慌情緒,還會形成對貨物的囤積性需求,比如1951年的朝鮮戰爭就引發了一波恐慌性的囤積,海運貿易在這一年增長了16%。
其實,今天的局部戰爭的烈度極為有限,精確制導、定點清除、斬首行動讓現代戰爭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對市場的影響往往是心理層面,進而引發航運市場的波動,俄烏沖突,從目前來看,主要是針對的軍事目標。
新聞媒體也對恐慌情緒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無根據地推測俄歐能源管道可能中斷帶來的海運新增需求,從而進一步推升了航運漲價的預期。
不過,畢竟是戰爭,沖突局面具有不可控性,瞬息萬變,其具體影響也不易評估,未雨綢繆,遠離高危區,無可厚非。軍事對抗的連鎖反應可能會蔓延到該地區以外的地方,沖擊世界貿易,進而沖擊航運業。
另一個恐慌情緒來自對制裁的預期,其實際影響比制裁本身更大,最顯著的特點是將制裁的后果擴大化。
俄烏沖突暴發,美國、英國、歐盟、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等西方國家先后宣布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不錯,制裁將對航運市場造成影響,俄羅斯有49家航運公司,合計自有運力達1000艘,加上域外相關聯公司船只,制裁將使運力缺口巨大,直接大幅推高即期市場運費水平,但在人們心目中的恐慌情緒影響更大。
德國宣布暫停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認證程序,油運市場出現一定的恐慌情緒,導致天然氣價格飆升,其實,在此之前,北溪2號并未通氣,并且,目前的制裁只是暫停,而不是永久關閉。
所謂的金融核彈,就是對被選中的俄羅斯銀行從SWIFT(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國際結算系統中排除。其威力也并不是人們認為的那么大,其實,已將有能源結算業務的俄羅斯銀行排除在外,當然,這造成實質性的結算難題,同時,也產生其大的恐慌情緒。
比對制裁造成的恐慌更大的,是對持續加碼制裁的預期,其實,有制裁,就有抵制,俄羅斯的反制,也削弱制裁的威力。
二、俄烏沖突下的深層影響
海運是全球貿易的動脈,世界經濟的“晴雨表”,具備成本低、覆蓋廣、運量大等許多優勢,俄烏沖突將導致關鍵的海上通道不穩定,港口擁堵時間延長,從而導致全球供應鏈危機。
從航運周期角度來看,2022 年處于中周期的早期, 處于新一輪航運長周期繁榮期當中,但俄烏沖突打斷了其固有通道,橫跨黑海的貨物運輸,這是一條攸關原油、干散貨的航運要道,其沖突造成重要影響。
石油,可能是最容易受國際局勢影響的大宗商品之一,歷史上的三次石油危機,都與地區戰爭或沖突有直接的關系。戰爭沖突,國際石油和天然氣能源運輸市場首當其沖。
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產油國之一,亦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之一。2020年,俄羅斯石油出口總額為726億美元,居全球第二位,占到全球石油出口總額的11%。俄烏沖突造成的局勢緊張,對俄羅斯的石油供給造成嚴峻的考驗,影響全球整體的供應量。
其它能源,LNG占全球海運出口的8%和煤炭占全球海運出口的13%。俄羅斯供應歐洲約 30% 的石油和 35% 的天然氣。
基于俄羅斯在國際石油、天然氣市場的重要地位,俄烏沖突的快速升級對國際航運市場形成了重大的擾動作用,沖突與制裁,不僅帶來能源價格的飆升,更帶來海運價格大幅走高。
俄羅斯遭受制裁后,歐洲能源采購必將轉向中東國家,雖然中東沙特阿拉伯等國家可以介入以幫助解決俄羅斯供應短缺的問題,但交付的基礎設施并不完整。潛在的價格影響將是巨大的。
美國LNG會更多的進入歐洲市場,但距離遙遠,必然造成運價的波動,對于海運航線而言,燃料是最大的成本之一,油價上漲對船用燃料價格產生了連鎖反應,勢必對海運成本造成影響,從而推高海運價格,加之俄羅斯原油供應可能轉向亞洲,帶來更多長距運輸;從亞洲到歐洲的航運必然繞過潛在沖突地區,距離增長,都對航運價格帶來壓力。
再說糧食,俄羅斯與烏克蘭都號稱“歐洲糧倉”,兩國合計小麥出口量占全球份額的30%,兩國合計玉米出口量占全球份額的20%,幾乎全部從黑海運出。正是沖突區。
其出口的目的地主要有中國、土耳其,尼日利亞,印尼,特別是埃及,小麥供應嚴重依賴進口,上述國家的糧食貿易,除了部分以陸路實現外,大部分靠海運,俄烏沖突導致的貿易中斷,必然是其進口國家尋找新的糧源,從而影響航運的版圖。
考慮糧食剛性,長期需要其他地方替代。航線可能有變化,亞歐地區的玉米貿易和貨運需求預計將被轉移至其他主要玉米出口地區,美國、巴西和阿根廷等,運距需求將被拉長,同時原材料價格和相關地區運價也將受到供需短時錯配而同步走高。
小麥替代包括澳大利亞在內的一些國家可能能夠彌補部分供應損失,帶來平均運輸距離的變化,貿易再平衡狀態的混亂。
從歷史上的貿易爭端、戰爭危機等事件沖擊來看,往往會帶來商品供應替代的額外成本,導致包括運輸在內的價格上漲。
從集運來說,烏克蘭敖德薩港是黑海地區最大的集裝箱港口,每年約有 100 萬TEU集裝箱 進入烏克蘭港,黑海的航行自由仍然存在高度不確定性,烏克蘭港口關閉將加劇東地中海和黑海港口和碼頭的擁堵問題。
全球集運供應鏈始終處于緊繃的狀態,為應對局部戰爭風險,或將優化貿易航線,或推出替代性的航線,自然要比原航線距離長,成本高,推高海運運價。
全球前三大集裝箱運輸公司,馬士基、地中海航運及法國達飛集團均宣布:暫停對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運輸服務,這一舉動將影響全球至少47%的集裝箱航運。
預計船公司或將增加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或西北歐港口相關的替代性航線,減少進入黑海海域的班輪航次。
如果戰爭久拖不決,將調整至其他航線以規避戰爭風險,帶來運價非線性突變。盡管進出黑海的集裝箱運輸相對來說范圍不大,然而可能會對全球集裝箱供應鏈造成災難性后果。
從歷史角度看戰爭與航運業的關系,或許能夠給我們更多啟發。戰爭存在極端情形下的不確定性,可能讓航運運價飆升。1956年的蘇伊士運河戰爭,使蘇伊士運河的交通量轉移到圍繞好望角的較長航程,費率和定期租船活動出現飆升。戰爭會導致船舶短缺,由此產生的高運價吸引了新的投資者進入該行業,從而擴大了航運能力。
三、俄烏沖突下的長遠影響
當前,我們正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俄烏沖突,看似區域的沖突,但對國際局勢、全球經濟的影響,將更加深遠。其中對航運長期影響,對世界石油貿易版圖的影響較大,對全球供應鏈帶來更廣泛的挑戰,俄烏沖突將深刻的影響世界格局,同時也將長遠地影響航運格局。
即使沖突停止,還是會有一些持續性后果,世界性的外交和貿易政策引發的全球趨勢,國際航運基本面演變也將超過此前的預期。
俄烏沖突,引起了歐洲各國對能源安全的重新定位,其中可能影響最大的是天然氣,如何排除地緣政治擾動原油市場和天然氣市場,是其考慮的重點。
目前,大量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通過管道輸送到歐洲,僅2021 年僅通過途經烏克蘭的 “友誼” 管道向歐洲輸送約4000萬噸原油,以及約17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如果減少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必然要尋找替代能源。
歐洲似乎達成共識,逐步減少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歐洲大概率需要通過海運補充一些非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來補充出現的能源供應缺口。
因此歐洲各國不得不增加其他地區的采購量。采購范圍將擴大至美洲、地中海、北海、西非和中東,這似乎不是中短期需求,可能是長期打算,從而提高VLCC油輪運價,長期推升油輪市場。
卡塔爾的油氣資源在短時間內彌補供應缺口,而長期看,美國頁巖氣是重要選擇,美國借助頁巖油開采技術向全球推銷原油,其替代效應強于中東地區,歐洲天然氣缺口也需要北美的強力支撐,美國至歐洲的LNG運輸需求也將顯著提升。北美替代效應所產生的運輸需求,利好跨大西洋航線。
全球油氣能源供應鏈穩定性將遭到質疑,北溪2號雖然是暫停,但開啟的難度不小,由于俄烏戰爭,歐盟各國未來的能源政策將發生變化,不會是俄“一股獨大”而將是多元化,必然影響能源供應鏈的改變,從而影響海運市場航線與運量。
后續的航運市場走向,需要考慮的因素恐怕不是戰爭因素,而是其他因素,包括世界經濟、地緣政治、美元加息、新冠疫情等。
俄烏沖突,并非與中國無關,世界是一盤棋,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置身事度外。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其航運業的變化,將對出口造成重要影響。我國是海運大國,海運承擔了我國約95%的外貿貨物運輸量,在能源、糧食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上主要依靠進口,對外依存度較高。我國依賴度較高的海運通道主要包括馬六甲海峽、霍爾木茲海峽、直布羅陀海峽、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等。
作為海運大國,國際海運通道對我國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俄烏沖突具有非常強的警示價值和借鑒意義,以利我國考察極限施壓下中國航運業的應對之策。
總之,不僅僅要放在此次戰爭中考察對航運業短期波動的影響,而是應該將視角對準俄烏戰爭對世界格局的影響,怎樣長遠地影響航運業的航線布局?
新時代鞋服物流與供應鏈面臨的變革和挑戰03月07日 20:38
點贊:這個雙11,物流大佬一起做了這件事11月22日 21:43
物流管理機構及政策分布概覽12月04日 14:10
盤點:2017中國零售業十大事件12月12日 13:57
2017年中國零售電商十大熱點事件點評12月28日 09:58